古筝的音色的特点?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你知道吗?

何为音色?辞典里将其称作“音品”或“音质”实际上就是所有能发声的物体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古筝是中国古典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过 程中,古筝的演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传统筝乐特有的旋律美及其音色的纯净美,是它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因由。

其中,古筝的音色是影响古筝弹奏效果和听觉效果的重要因素。 由于各个古筝厂商的做法不同,导致古筝本身的质量不同,因此古筝的音色也不尽相同。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琴身系统中的共鸣箱对音色的影响

共鸣箱分为面板、底板以及边框。面板的薄厚程度会影响古筝的音色,如果古筝面板太厚,古筝弹出的音乐声音就会非常尖细,而且声音强度不够,相反面板太薄,则会造成声音过于空洞,没韵味且缺少穿透力。
由于古筝面板的厚薄是生产的时候就决定了的,并不会随着音频的高低而发生改变,所以在选择古筝面板厚度时要参考古筝本身的大小。如果古筝的筝体比较大,就要选择面板比较厚的面板;如果古筝的筝体比较小,就要选择较薄的面板。

此外,古筝共鸣箱的面板,即面板的弧度不能太大。如果面板的弧度太大,演奏者在演奏时手型的变化也会随着高低音的变化而随之增大,可想而知,这会给演奏者的弹奏带来很大的困难,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古筝自身的音色;如果面板的弧度太小,就会造成弹奏者在弹奏过 程当中的指甲触碰到其他的琴弦而发出不必要的噪音。
古筝的底板一般用梧桐木做成,其两端设有音孔,是底板结构中影响古筝音色的主要因素。底板音孔太小,古筝的声音就会发不出来,这样就会造成共鸣箱传来的余音很短;底板音孔太大,就会造成声音不能集中,这样穿透力就会不足。因此,一般的古筝共鸣箱中的不设棂,它的作用会让古筝的发音变得比较松弛,让音质变得比较纯正,使音色变得更加优美。

1、古筝的柱对音色的影响

柱也叫码子,它的功能就是让琴弦弹奏出的声音传震到共鸣箱中。柱的一般制造材料是酸枝木,做工优良的柱会在酸枝木的上端镶一个小小的骨片,这样就能克服酸枝木比较软的缺点,同时还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为了稳固住筝弦,设计师们往往会在骨片上刻一个小小的凹槽,用来调整音色、音质,让柱可前后移动,使柱与面板之间有适当的角度,在弹的时候不致于太紧。另外,柱与岳山高度之间的比例也会极大地影响古筝的音色。因此,弹奏者在弹奏的时候必须要使用恰当的比例才可以使古筝的音色发挥良好。此外,在前岳山的上面也应该镶有一条骨片,这样会使得古筝的发音更加悦耳。

2、筝弦对音色的影响

对古筝音色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古筝的弦,古筝弦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古筝的音色,是决定古筝音色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古筝琴弦的原料大致有动物筋、丝 、铜以及钢、尼龙丝等,由于琴弦制作的材料不同,所以所弹奏出的音色也不同。用丝做的弦有着极强的音色特点,音色比较深厚,而且比较灵透,同时 还比较柔和,这样就使得曲子的韵味比较深长。

这种弦比较适合弹奏抒情的曲子以及节奏比较慢的曲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朝,在南方各地开始流行用 铜或者钢等金属做弦,如广州以及闽南两省开始使用 铜做的弦,但是等到钢出来以后,南方又开始流行用钢做弦。这主要是由于南方的空气比较潮湿,用钢不会导致弦生锈,还有一点优势就是钢弦的音色比较清脆,这样就让钢弦特别适合表现音韵的典雅、优美, 但是钢做的弦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在演奏热情奔放的曲子时,声音比较单薄,音色也比较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二十一弦的古筝成了主旋律,在材料的选择上,人们更加乐意用不同型号的钢丝做弦,然后在弦的外围缠绕尼龙丝,这样就制成了所谓的尼龙弦。 用这样的方法制作的弦不仅可以解决钢弦在弹奏热情奔放的曲子时杂音较多的问题,还可以让音色变得刚柔并济,音韵也随之变得清雅、含蓄,这样的琴弦可以适合各种各样的曲目。

除此之外,弦的松紧程度也会影响古筝的音色。弦拴得太紧,弹奏出来的声音就会非常死板,而且十分干瘪,同时弹奏者在弹奏时也比较费力;弦拴得比较松,就造成古筝的发音比较轻飘,从而产生噪音,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跑音现象。

二、主观因素对于古筝音色的影响

主观因素指的是弹奏者本身由于掌握古筝的弹奏技巧不同,导致两个弹奏者即使用同一个古筝,弹奏出来的音色也不尽相同。

以上就是关于古筝的音色的特点?这些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的详细介绍。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