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竹笛起源和学竹笛的好处吗?

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下面说说竹笛起源和学竹笛的好处,供你阅读参考。 

竹笛起源:

笛西来说:

中国笛起源的“西来说”,只代表一家之言。“西来说”的论据并不能说明笛的起源。而恰好只能说明西部各民族文化成分包括笛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井促使曾在中国本土上滋生、发展了几千年的横吹笛,在汉以后逐步趋于科学、合理和完善。

笛汉朝以后:
汉代以后,横吹笛已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事实提醒了人们,中国笛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它的早期原始形态,有可能在吸取了其他民族笛的合理成分后,在音律、形制等方面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并与乐队中其它乐器日益完美地配合与协调。

笛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鼓吹乐的“大横吹部”和“小横吹部”均用横吹笛。在供人欣赏、娱乐的隋唐“燕乐”乐种中,横吹笛(当时称横留)广泛活跃于乐队里,在敦煌隋代壁画和唐伎乐人图上,也能看到横吹笛的演奏。在其它一些历史图画里我们还会发现两个方向的吹笛姿势(笛尾向左或笛尾向右)。

笛唐朝时期:
唐代已出现有关著名笛演奏家的记载,如李谟、孙楚秀,尤承恩、云朝霞等。其中李谟曾师从西域龟兹乐手,因笛演奏不同凡响,技艺出人头地,开元年间在笛吹才能上号称“天下第一”。

笛唐朝以后:
唐以后,横吹笛更加广泛应用于宫廷和民间的音乐活动中,如北宋宫廷的鼓吹乐,南宋宫廷的“随军番部大乐”、“天基圣节排当乐次”、民间瓦舍中的民间器乐“鼓板”,元代宫廷宴乐,明代的宫廷郊庙祭祀乐、朝会乐丹陛大乐、太平清乐,以及明代的余姚腔戏曲伴奏、昆山腔戏曲伴奏,清代的“十番鼓”(十番笛)、“十番锣鼓”、陕西鼓乐和各地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伴奏、戏曲声腔伴奏等,都广泛地应用着横吹笛。

学习竹笛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一、 吹笛子对身体气机的调节


呼吸是人们生理正常的生命现象,呼吸的强弱、快慢、大小、长短表示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程度。采用正确的腹式呼吸,就好像拨慢了生物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延长了能量发挥时间,也就是延长了生命。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笛子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吹笛子一般采用腹式呼吸。
1、腹式呼吸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的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由於持续的交替,使呼吸运动增加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同时也增加心脏中带氧量,无形中给身体充了电,加大了血液循环,这样就加强了心脏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的营养过程,有助於保持心脏血管系统的健康。
2、腹式呼吸扩大肺活量,能增强肺脏功能。肺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们吸入的清气,积於胸中,参与宗气的生成,贯注心脏以运动全身,肺又主宜髮,疏通调节水道,宜降以输导气与律液,并同时滋润皮毛。所用经常吹笛子可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起到美容作用。

好处二:吹笛子对手指经络的按摩作用

1、手指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手指是人体上肢的末端,气血流注到此而返回,五个手指有6条经脉循行。心、肺、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等经络在手指尖部起始交接,肺经止于拇指少商穴,大肠经起始于食指商阳穴,心包经止于中指中冲穴,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关冲穴,心经止于小指少冲穴,小肠经起始于小指少泽穴。
2、五指对应的经络和器官
拇指-----肺部经络,心脏和肺
食指-----大肠经络,胃、肠和消化器官
中指-----心包经络,五官、肝脏
无名指---- 三焦经络,肺、呼吸系统
小指----- 心、小肠经络,肾、循环系统

3、吹笛子对手指能起到按摩作用
吹笛子时要求每个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相互配合,使手指动作灵活、迅速、持久。 手指要有弹性,并保持一定力度,这样按闭音孔时才能严密不漏气。手指抬起时,则需要迅速放松。吹笛子的指法:颤音、倚音、叠音、打音、滑音等指法在一闭一开之间充分按摩手指,起到了养身保健作用,从而达到内外兼调的作用。

好处三、吹笛子对精神的愉悦作用

1、笛子的演奏姿势有站式和坐式两种, 吹笛子姿势是最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特点的,因此持笛子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人体自然状态,才能正确用气、调指、唇舌相配达到最佳演奏效果。
2、笛子的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其声音能诱导大脑进入α波,α波又称为"放松波",表示轻松而又有警觉力的状态,使人心情趋于安定,记忆力变好,最有利于阅读、写作、观察,问题解决。在低沉委婉的笛声中,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回味无穷,达到调养心神的保健作用。

好处四、优质美育

竹笛属于高雅传统乐器,它可以吹各种中外名曲,能够更好的学习审美,感受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极大的丰富,开拓了视野。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