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九大流派?

传统的古筝乐被分成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正如曹正先生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各派的古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传统的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陕西筝派流传较为广泛,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些流派由于地域或语言的相近,在音乐上的交流比较频繁。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却又独立存在,有同有异,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潮州筝
潮州筝,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潮州筝曲和潮语方言,关系密切,乐曲风格特点十分鲜明。潮州人普遍热爱自己的乡土文化艺术,大概是中原文化传入百粤时就开始了,筝是由陕西传入潮汕地区的(秦王朝统一中国时期)。所以时至今天,潮州人还习惯称筝为“秦筝”,甚至另造一个方言字“情筝”来。潮州筝音乐结构特殊,旋法别具一格。筝能自成一格而有别于其他乐器,至为重要的就是左手技法的变化,即所谓以韵补声。在潮筝中,这一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到了十分绝妙的地步。实际上就是弹筝时通过左手技法的变化,以达到几种音阶和调式的组合形式,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潮州筝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丰富的按滑等技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潮州筝的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缠绵悲切,律调很有特点。代表曲目有《柳青娘》、《寒鸦戏水》、《秋思曲》等。

山东筝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竽、击筑、弹筝”,所以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筝。山东筝曲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非常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山东古筝过去多用的是十五弦,外边低音部分用的是七根老弦,里边是八根子弦,俗称“七老八少”。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该筝派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四段锦》、《天下同》、《美女思乡》等。

陕西筝
亦称“秦筝”,现流行于西北一带,是近年来复兴起来的流派。陕西筝曲特色鲜明。它的乐曲有的来源于陕西榆林流传下来的小曲;有的是根据西安鼓乐古谱编订的乐曲;还有很大一部分乐曲是根据秦腔、眉户改编创作的现代作品。陕西筝曲涉及的戏种、乐种繁多复杂,既有秦腔音乐那大起大落、激昂慷慨“英雄曲”之悲壮气势;又有眉户、碗碗腔音乐那如泣如诉、细雨缠绵、委婉酸楚的“凄凉调”。代表曲目:《秦桑曲》、《姜女泪》等。

河南筝
由秦筝传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乐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20世纪20年代,遂平的魏子猷最早把河南古筝介绍出去,并传有《小开手》、《关雎》、《 天下大同》、《渔舟唱晚》等十余首乐曲。其学生有娄树华、梁在平等。

客家筝

即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流传于广东梅县、大浦等客家地区。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它是在晋安帝九年(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随着中原一带人们多次南迁而流行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如广东东部地区包括梅县、惠阳、韶关地区部分县,以及江西、福建、台湾部分地区和国外华侨居住的地方。广东汉乐的古筝演奏有久远的历史,它是以《汉皋旧谱》(即汉调音乐)为主要依据,受当地风格及方言影响形成了文静含蓄的风格。客家古筝曲以古朴优美、典雅大方见长,《出水莲》可以说是这一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

浙江筝
即武林筝,又称杭古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据传在东晋时筝已传入建康(南京)了,至唐,则更多见诸于诗词文字流行在杭州一带。与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抒情性、戏剧性很强。演奏时,传统浙江筝派左手的揉、吟、滑、按技法较简单,只是对旋律做一些修饰,演奏时恰到好处,并不夸张。浙江古筝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故曲目的板数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结构。在演奏风格上,一般节律都比较明快、流畅秀丽。同时,又由于浙江筝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手法比较丰富,因而在风格表现上并未完全单一化。代表曲目《高山流水》、《将军令》等。

福建筝
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份,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古筝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历史上,中原人士几次大规模的南迁(公元四、五世纪),带去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使原本落后闽西南地区逐年繁华起来。中原古筝音乐也就随着中原人士的南迁,而传播到闽西南一带。唐垂拱二年(686年)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中原人士入闽南漳州;唐末河南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带兵入闽,后称闽王;南宋末年大批中原官僚奔离临安来闽。这些都和传播中原文化艺术有密切关系。另外,北方艺人,尤其是中原艺人来闽卖艺者历朝不断。这就极大的促进了闽文化(包括音乐)的发展。它的部分乐曲和音乐与潮州、客家筝音乐风格相近,也有同曲异名的,属于南方筝派。乐曲大多平稳、缓慢。

内蒙筝

即雅托葛(蒙语),流行在我国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一带古老的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其结构、定弦法、演奏风格均区别于汉族古筝。雅托葛分有十二根弦和十根弦两种。主要在锡林郭勒盟和伊克昭盟一带流传,因其年代久远,所以在当地牧民中影响很大。一般十二根弦筝用于宫廷或庙堂,十根弦筝流传在民间,多半用来为民歌和牧歌伴奏。

朝鲜筝
即伽倻琴,是朝鲜族人民民间音乐中最常用且历史最悠久的乐器之一。早在唐代中原古筝流传到东北地区,朝鲜族人民受之启发改制而成如今的伽椰琴,除了形制略有不同且外形较小外,其他主要构造功能与汉族筝大同小异,“右手弹左手按”的基本演奏方法也大体一致。伽耶琴的独特之处是其曲调结构、音韵、声腔的民族性语言。即以说唱音调为基础、用长鼓来伴奏。主要遵循“散调”(器乐独奏形式,也是乐曲的名称)的板式,表现为由缓到急、逐渐趋于紧张、终曲达到最高潮的音乐发展规律。伽耶琴具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左手以按弦为主,右手指法主要为抹、剔、托、勾等。

古筝在漫长的传播衍变历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各种流派。以上只是最具代表性的几大流派,然而实际上在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音乐中远不止这些流派。从大体上来看,古筝可分为南、北两大派别。南派筝比较含蓄典雅、柔美抒情,曲风稳重、曲调幽雅,细腻动人,音韵绵长,深具柔美的南方风情。而北派筝一般较慷慨激越、豪爽粗犷,重形象表现,曲调起伏较大,气氛热烈,高亢嘹亮、苍劲有力,同时又刚中有柔,庄重古朴,独具中原韵味。古筝一代宗师曹正先生说“茫茫九派流中国,天下筝人是一家”!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