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复调音乐及记谱法历史!

音乐理论也称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记谱法、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而记谱(和读谱)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记录音乐的方法有很多种,在中国古代曾经使用过的就有文字谱、工尺谱等几大类别,用于不同的乐器时又有古琴谱、琵琶谱之分。同文字类似,乐谱就是人们规定的一套符号体系,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记谱法,其目的都是准确地将音乐记录下来,以便根据这个记录来传播和再现(表演)。五线谱是现代国际通用的记谱方法,在掌握了五线谱之后,学习简谱将会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但同时中世纪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连接了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在客观上促成了当时欧洲落后地区的社会转型,使得欧洲能够平缓地过度到下一个追求人文主义以及人之世俗享乐的文艺复兴时期,孕育了接下来发达而强盛的欧洲文明。

复调音乐篇

首先出现的是单声部的格里高利圣咏(英语:Gregorian chant),它是西方教会单声圣歌的主要传统,是一种单声部、无伴奏的罗马天主教宗教音乐。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天主教礼仪式音乐,因其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亦称为素歌(plainsong)。从节奏的角度上来说,这种圣咏没有明显的节拍,音符与音符时值几乎是相等的。

在大约1100年时,素歌开始作为新旋律的基础,新加的声部开始置于格里高利圣咏之上作为装饰,这种形式首次出现在当时的一篇论文《如何写作复调音乐》中。下面谱例展示了其中的“复调哈利路亚”,此时复调部分的演唱较为困难,所以由技艺高超的僧侣们独唱。本谱例中开头和结尾处有独唱,中间为齐唱。
在公元12世纪左右,全新的哥特式教堂被建造了出来,由于其使用了新的飞扶壁支撑技术,使得教堂内部空间更大,在这种新的声学效果更为空旷的空间里,新的复调音乐诞生了。

后来到13世纪,巴黎圣母院的新宗教音乐诞生了更为灵活的奥尔加农,记录奥尔加农的《奥尔加农大全》中的克劳苏拉(clausula,拉丁文,原意为句子,多为二声部形式)开始从圣咏的可插入的替代形式转变为独立作品。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