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Techno发展史及风格介绍
Techno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4/4拍电子舞曲,BPM在120-140之间(少数分支风格上至150),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电子音乐风格中)和蓬勃的生命力。如今,在城市每晚的电子音乐派对中,或者国内外各种大型音乐节上,以及先锋美术馆里,我们都能轻易的找到Techno的身影。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浅谈Techno发展史及风格介绍。
浅谈Techno发展史及风格介绍 :
美国Techno
Techno被有些人称之为“工业噪音”不是没有理由的。
Techno诞生于1980年代的美国工业之城底特律。不过最早Techno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0年代的欧洲电子舞曲,1970年德国 Kraftwerk乐团的音乐被看作是Techno的始祖,只不过那时他们的音乐还没有形成如此明确的风格。
欧洲的合成器电子音乐吸引了当时底特律年轻富裕的黑人小伙,他们购买合成器和鼓机等音乐制作设备,摆弄着旋钮,一段历史就这样悄然发生了。
诞生在底特律的电子音乐组合Cybotron受德国导演弗里兹·朗的经典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1927)和日本YMO乐团(The Tokyo of 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单曲“Techonopolis”的影响,于1984年创作出反乌托邦单曲“Techno City”。(Cybotron组合由 Juan Atkins 和 Richard Davis 组成)。
老一代底特律Techno代表人物:Juan Atkins、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Eddie Fowlkes。 尤其是前三位被称为贝尔维尔三人组,也称底特律三杰,三人的音乐和持续的活动对Techno音乐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底特律三杰中的Juan Atkins作为最早创作Techno音乐的艺术家,成立了名为Cybotron的电子音乐制作组合。之后Juan Atkins以化名“Model 500”发行个人音乐,并于1985年成立了厂牌Metroplex。同年发布了热门单曲“No UFO’s”(也就是文章开头的广告配乐),这首作品成为了底特律场景的重要转折点。
在推广Techno的过程中,Derrick May和Kevin Saunderson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Derrick May经常在底特律和芝加哥两地往返,所以有机会把Cybotron的音乐带给芝加哥的House DJ们,直接导致了“No UFO’s”的大火,该曲的拷贝最终卖出了10000-15000份,在芝加哥的电子音乐场景中十分出名。1987年,Derrick May发布了对后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单曲‘Strings of Life’(《生命之弦》)。
欧洲Techno
尽管有如此神话般的起源,但事实上Detroit Techno从来都只是一种区域性的流派,仅限底特律本地和周边城镇自娱自乐,它从未像 House、Garage 或是Rap那样在全球性爆发。
直到80年代末,厌倦了House的欧洲电子音乐界逐渐注意到原来美国已经有了如此成熟的新式电子音乐,并且它有一个如此酷的名字。
于是从90年代直至21世纪开端,欧洲音乐家们对底特律Techno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造,逐渐形成了以德国柏林为中心的欧洲Techno文化。这时期开始,欧洲Techno和底特律Techno开始区别开来,二者虽在音乐上互相影响,但在文化上成为了平行发展的两条路线。
德国在80年代与美国地下舞曲的接触与英国类似。到1987年,以芝加哥之声为基础的德国派对场景已经确立。1989年,德国 DJ Westbam和Dr. Motte建立了UFO俱乐部,并共同创立了Love Parade音乐节。
在德国统一以及柏林墙于1989年11月9日倒塌之后,自由的地下Techno派对在东柏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东德 DJ Paul Van Dyk曾表示:在统一时期,Techno 是重建东德和西德之间社会联系的主要力量。
1991年,柏林的一些派对场所关闭了,包括UFO,此时这座城市的Techno场景集中在靠近柏林墙地基的一些俱乐部中。其中以Tresor为代表,该俱乐部一度是欧洲Techno场景的旗帜,接待了许多底特律的重量级制作人前来演出,其中一些人也就此搬迁到柏林。
DJ Tanith作为这一时期柏林本土Techno音乐的代表人物,确立了欧洲Techno的审美趋势。可能是出于对地下音乐美学的表达,又或者是受到了底特律Underground Resistance(地下反抗)音乐团体的影响,德国的DJ开始加快音乐的BPM,并加强音色的粗糙质感,于是当时流行的Acid Techno风格开始转变,逐渐形成了疯狂的Hard Techno(也被称为Hardcore)风格。DJ Tanith当时评论说:“柏林一直是硬核的,硬核嬉皮、硬核朋克,现在我们又拥有了非常硬核的House声音。”(他称之为House是因为欧洲电子音乐在Techno到来之前一直被House统治)
同一时期的另一座德国城市法兰克福,则与柏林百花齐放的新生派对场景相反,法兰克福的音乐场景基本全部集中在迪斯科舞厅,十分的商业。据称1988年Omen俱乐部开业后,垄断了法兰克福的俱乐部市场。
Techno联盟
1993年,德国厂牌Tresor Records发行了合辑《Tresor II: Berlin & Detroit – A Techno Alliance》,证明了来自底特律的声音对德国Techno场景的影响,并庆祝了“两个城市之间相互钦佩的协议”。
随着90年代中期的临近,由于Techno在美国其它离底特律较远的城市,受欢迎程度不高,反而是在欧洲大受欢迎,柏林就成为底特律制作人的避风港,Jeff Mills和Blake Baxter甚至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
两座城市的Techno音乐厂牌也由对抗转变为友好的合作关系。例如在柏林Tresor厂牌的协助下,底特律的Underground Resistance发行了他们的X-101/X-102/X-103系列专辑;柏林Tresor的附属厂牌Basic Channel的发行和母带制作则由底特律著名的National Sound Corporation厂牌负责(该公司是整个底特律舞曲界最主要的母带制作公司)。
从某种意义上说,Techno音乐的旅程已经完成了一个循环:受70s德国Kraftwerk影响而生的80s底特律Techno,在90s带着美国特色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欧洲。
1993-1994年,据Muzik杂志形容,当时的Techno音乐变得“太硬、太快、太男性化、太顽固”。而Rave(锐舞)文化逐渐代替Techno成为欧洲的主流音乐现象,伴随着它坚持“旋律、新时代元素、媚俗的和声和音色”的特点,过度发展的欧洲地下Techno逐渐式微。
到1994年,欧洲仍有许多Techno制作人以底特律之声为基础,但当时其他一些地下舞曲风格也在争夺注意力。一些人借鉴了底特律Techno的美学,而另一些人则融合了其它舞曲风格。这导致(最初在英国)出现了听起来与Techno相去甚远的创造性新音乐。例如:Jungle(Drum & Bass)表现出从Hip-Hop、Soul、Reggae到Techno和House音乐的影响。随着舞曲风格的日益多样化和商业化,在早期锐舞场景中突出的集体主义情绪逐渐减弱,新的电子音乐风格对于应该如何发展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态度和愿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在2000年后不久,底特律基本接受了它在电子音乐民间传说中的地位,Techno 再次成为底特律的化身。直到今天Techno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