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流行音乐在国外不火,而国外流行音乐却在中国爆火呢?

季羡林先生指出:“思维模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思维模式的不同,是不同文化体系的根本不同”。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讲属于情感文化,西方文化属于哲理性文化。在这样迥异的文化影响下,中西方的思维模式也大相径庭。中国人偏好形象、直观思维;西方人偏好概念、逻辑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中国人以“乐”为单位思考“音乐的道理”,追求“情感文化下的主观与虚无”;而西方以“音”为单位探究音乐如何构成,探索“哲理性文化下的客观和实用”, 这是中西方流行歌曲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

流行歌曲就中西方音乐渊源而言,中西方迥异哲学观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流行音乐文化的.上述差异。中国的流行音乐的情感文化可说是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甚或是源于古代的钟鼎的花纹及原始壁画的动物飞腾之象,可以看到,飞舞跃动之 美始终是中国诸艺术的主要特色。而欧美音乐的哲理性文化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与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极力强调哲理性文化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哲学观的根本差异也导致了审美观的天然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这与欧美音乐音乐求深刻、重理性,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欧美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而言,中国音乐文化处处流露出“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天人.合一之美”、“佛家的空灵禅意之美”,美在一种主观、虚无的哲学审美文化,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反观西方,流行歌曲文化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突出“情”对“景”的真实再现和重构,较为客观、实用。

不可否认,中西方流行音乐因其哲学观及审美文化背景的千差万别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特色。中国音乐对主观情感的追求与欧美音乐对客观哲理的探索衍生出了中西方不同的流行音乐形式。但音乐.是无国界的,文化的差异也不该成为音乐.沟通的障碍,相信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中西方音乐也会取长补短,彼此促进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妙的视听文化。

阅读剩余
THE END